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建言献策

 

浅谈“高校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7-03-30  发布作者:王荆沙  点击数: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样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就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统一战线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和谐社会”的内涵

(一) 关于“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概念

“和谐”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配合的适当和均称”,多指音调、颜色、气氛的适当、融合、协调。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用和谐来定义美,认为“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亚里士多德也用和谐来解释美,认为“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美的事物里,原来零散的因素得到了统一”。“和谐”概念内涵的扩展,延伸到社会学的范畴,社会学认为: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和部分要素紧密联系、相互协调、保持有序的状态。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和谐社会” 的概念使社会结构所表现的联系模式的状态更加形象、贴切。有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意要和公民崛起的时代大潮流相对抗,是把人类一些基本的普世价值也装进社会主义概念的篮子,有的还认为和谐是一个关系的范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只有消灭个人差异,社会的和谐才变得可能,一言以蔽之, 社会的和谐就会牺牲掉个人的差异或有差异的个人。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从逻辑上讲,社会的和谐与“牺牲掉个人的差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牺牲掉个人的差异”不是“社会的和谐”的大前提,“构建和谐社会”也不是“人类一些基本的普世价值”所能概括的。社会的不和谐不仅体现在个人之间的纷争上,它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在社会学的范畴中提出,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把视野扩展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统筹各种包括国际国内的社会资源,综合解决好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二)关于“和谐社会”的提出

“和谐社会”的提出有着相应的现实背景和前景要求。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征现状而提出来的。多年来我国的发展表明,经济发展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良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第一次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活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提倡社会和谐均衡发展,强调提高社会强有力的自我协调能力。为了使整个社会结构顺利度过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阵痛期,因此,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求与腐败作斗争、增加农民收入、加强食品安全、缩小收入差距、减少下岗失业、保护环境和发展教育。概括讲,要解决五大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差距变大;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政治上出现了腐败;人与自然及生态环境的问题等。

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裂痕,好的社会在于不断用自己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力量化解矛盾和冲突。“和谐社会”所定义的社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的各族人民、各个阶层人民、各团体和机构的集合体。有专家发文章解说“和谐社会”的四点内涵: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也有专家认为其基本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后一种更好的诠释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也达到了概念外延的周延。建立“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了当代政治家正视现实的勇气和智慧,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相当高的战略意义,作为高校更是要汇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壮丽交响乐之中。

二、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特点

(一)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

贾庆林同志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讲话上强调,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贾庆林同志的讲话不仅阐述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还指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特性。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内涵在不断延伸,工作对象逐渐增多,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更体现了统一战线这个联盟的特征。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内涵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台湾同胞及其亲属(包括在大陆定居的台胞和就读的台湾学生),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持绿卡”的留学人员回到了高校,海内外留学人员流动日益频繁,这个群体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对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流动性宽并广,层次不断提高,年轻化趋势明显,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二十世纪是科技的世纪、创新的世纪,更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高校是统一战线的人才源头,随着高校统战工作对象、范围的扩大,高校统战工作将会更加深入。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重视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开展台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以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关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自觉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高校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坚决抵制宗教渗透,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健康、科学、文明的和谐环境,等等,都将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研究的重要新课题。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部分,表明高校统战工作将深深融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起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新任务。

(二)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

高校既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是党外人士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聚散地。高校知识分子具有层次高,代表性强等特点,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活跃,思路开阔,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处在抵御“西化”的前沿;他们有着良好知识结构的优势,在最新知识的前沿,科学研究的第一线,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的主力军;他们是社会建设的排头力量,触及面宽,面临改革的大潮,直接参与企业、经济战线的技术改造、国家行政管理重大决策的调研、咨询、智囊团,以及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等。由此,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充分的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统一战线历来是国家政治局势的晴雨表,是社会稳定工作的敏感区,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所十分关注的地方。从国际上讲,国际社会基本趋势向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民主化发展,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强大,他们加大对我国实行宗教渗透;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以及传媒向高校传播其价值观。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刘延东同志指出的,统一战线作为同与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三、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理念,为我们作好高校的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在统战理论上有新突破,明确提出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为统一战线的新任务和新实践。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本质上就是做好团结人的工作,是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是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 高校是统一战线的源头和重要基地。

我国高校人才密集度高、来源广,这是高校统一战线的巨大优势,也是高校成为爱国统一战线培养、选拔代表人士的源头和重要基地的重要原因。高校知识分子中党外知识分子居多,他们中人才济济,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第一线,不乏中科院院士、国家中青年专家、业务骨干。还有一批党外代表人物在政府部门作实职安排走上了领导岗位。高校统战工作,首先是做好人的工作。这些党外知识分子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高校统一战线就是要在加强培养、发展、壮大能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有坚定意志的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上下气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在专业上得到提高,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对人民的贡献更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发展、壮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重视培养,积极举荐,成为高校统战工作长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统一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是统一战线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他们不仅向青年学生传授着知识,他们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接受教育的学生。高校统一战线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宣传,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开展灵活多样的海外统战工作,宣传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广大的统一战线成员在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波及中,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使他们成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推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生力军。高校统战工作的立足点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校这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阵地的作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联系,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凝聚的力量,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

(三)高校统一战线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高校统一战线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高校发展、稳定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高校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党外知识分子是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强教之本。高校统战工作要做好这一部分人的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一批批留学人员学成归来,回到建设一线,成为各条战线的生力军。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人才。高校必须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统战工作则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担负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特殊重要使命。周济部长强调:“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紧密结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高校统战要成为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之家,鼓励党外知识分子怎样将知识和经济、技术与资本、科技与教育进行充分有效的对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这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

(四)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为“发展”服务这是高校统战工作的第一要务。科教兴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校统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要把统战工作放到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大目标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把高校统战工作与为高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结合起来,就是要培养出适合全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面人才来。人才兴则国兴,科教强则国强。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在步步深化。高校统一战线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团结凝聚各类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人文环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国家腾飞的强健双翼,高校统战工作坚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人才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就会为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不可推卸的任务。

2、有效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高校统战工作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意识高,参政议政意识强。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的发挥统一战线团结合作,正确处理和协调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优势,达到促进高校的安定团结与学术繁荣昌盛的目标。高校汇集着党外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统一战线培养、选拔代表人士的源头和重要基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党外人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对党外群众的工作往往效果甚好,参与学校建设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不容忽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高校统战工作要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关闭

技术维护:yoyo.pqx@gmail.com   Tel:027-88663912
湖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版权所有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