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建言献策

 

浅谈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 ——从教四年的心得

发布时间:2017-03-30  发布作者:民进会员、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赵红梅  点击数:

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热情感染学生

(一)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要有很强的典范性,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能力去影响、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可以说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学生人格塑造者的教师,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职业。这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肩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否则只会误人子弟,“毁人不倦”!其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个责任不仅仅意味着要上好每一节课,更意味着要用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学生。再次,要不断付出,这种付出可能并没有回报,但是却一刻不能松懈。有人辩解:教师也是人,人无完人。这话没错,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当理解并接受它的特殊性,否则只能另谋他就。从教之初,我从一个校园到了另一个校园,从学生成为老师,我很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大学七年的生活,总结了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的体会。庆幸的是,大学期间,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教师,有全国名师,也有因为不负责任被学生集体罢课的教师。有了这些对比,我开始思索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在心中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偶像,并且努力的实现。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新人”,我也受到了诸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鼓励,这使得我不断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前进。常常有人说:做大学老师多轻松!我都很严肃的更正:很累,一点也不轻松,但“痛并快乐着”!

(二)倾听学生心声,培养师生情感

相对中学而言,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最常见的是教师上课来,下课走,一个学期下来,除了上课基本没说几句话。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局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高校教师科研压力非常大,科研成果直接决定了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待遇等,因此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在师生沟通上;其次,由于大学普遍扩招,现在上课一个班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几百人,沟通变得非常困难;再次,部分教师把教学当作任务完成,根本没有要与学生沟通的意愿。而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更加需要指引,因为他们即将步入复杂的社会生活,没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难以立足社会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对策:第一,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中的问题,思想动态等;

第二,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民意测试,要求同学们向我提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建议和意见我都认真的归纳,并且尽可能的做到一一回复,在教学中,针对同学们的要求有目的的改进;

第三,注重课后的交流。同学们可以通过发邮件,留言,以及网上聊天和我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我对同学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帮助。例如有些同学对司法考试,考研都很有兴趣,我就利用课后的时间和同学们探讨。这些交流,增加了学生对我的信任,也使我更加了解学生。

(三)自信和热情,一个也不能少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曾经见过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美丽人生?答案是:有创造力,有爆发力,有影响力,自信,热情。自信和热情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风貌,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现在的大学生,分化的非常严重,一部分非常努力,忧患意识很强,而另一部分,则消极、颓废,沉迷于网络、游戏。作为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自信是可以传染的,一个自信,热情洋溢的教师,不仅精神面貌上让学生振奋,也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正面的作用。因此,在每一次课前,我都尽可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精神状态,包括着装、举止、言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师越自信,热情,学生则越活跃,而学生的合作又增强了教师的信心,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尽量避免抱怨,发泄各种不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是盯着不顺利的地方,人生岂有“美丽”可言。针对大学生处在青春期,情绪比较容易波动的特点,我常常建议他们开阔眼界,要多读书,读好书,多接触社会,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二、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专业素质——以行动带动学生

在佛教典籍中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犯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伤心得不得了。正在伤感之际,忽然听脚底下有人唉声叹气。杀人犯很吃惊,就问:下面什么人?你住在什么地方?下面的人回答:我是教书的,住在地狱的第十九层。杀人犯更吃惊了,说:不是地狱只有十八层吗?怎么出了个第十九层?下面说,这是阎王特设的。杀人犯说,杀人就是最重的罪了,你的罪难道比杀人还要重吗?那人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人有两条命,一是性命,二是慧命,杀性命只伤肉体,杀慧命毁掉的可是灵魂啊。你伤害的只是人的肉体,而我伤害的则是下一代的灵魂!就因为我生前误人子弟,杀了许多孩子的慧命,所以就被下到第十九层了……故事中那位老师之所以被打到了第十九地狱,就在于他因失败的教育而毁灭了人的慧命(灵魂)。由此可见:误人子弟甚于杀人。 在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提升个人素质:

(一)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学生是非常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的,一个好的老师正是通过细节熏陶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首先做到言行一致。课上一套,课后另一套,只会是学生的反面教材,天长日久,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江河日下了。我平时特别注意那些格外受同学们爱戴的老师的言行,对比自己,找出差距,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宽容,真诚,有爱心的人。

(二)深化专业知识,扩展专业领域。为了提高学术水平,工作之余,我读了大量的原著和译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仅仅有本专业的知识只能是“井底之蛙”,我把视觉转向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领域,这为我的个人发展开了另一扇门。我也时常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如文学,心理学,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上网,浏览各地新闻。我希望自己成为个精通专业,知识面广,丰富有趣的人。

(三)学习并接受新事物,努力创新,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学上。为了把课上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我一方面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同时注意国际和国内在法学教育上的新方法和新观念,如近年来提倡的案例教学,诊所法学教育等。率先采用了多媒体和双语教学,为了辅助课堂教学,开通了个人博客,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放在网络上,供同学们浏览。

三、培养兴趣,鼓励创新——以方法指引学生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培养兴趣是大学学习生活最重要的起点。因此从教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讲授的国际经济法课程相对而言比较难,一方面,这门课和已经学过的其他课程的联系不是十分密切,而且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不大,缺乏系统性,且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现实需要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讲WTO相关内容时,我先介绍了2005年的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议,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被动地位,极大的激发了学习WTO法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国际特许专营这一节时,我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小组,出去做特许专营的调查,同学们都特别兴奋。调查结束后,我请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分析了我国特许经营行业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调查结果出发,写一篇小论文。

(三)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表达不同的意见,让同学们互相辩论,走上讲台。课间,我比较注重和同学们的交流,向同学们传授一些我个人在学习中的方法和体会,指出学习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一直强调,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如何学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学海无崖,方法为先。

以上,是我对这四年从教经历的一个简短回顾。我知道,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好,但是,我会不断努力,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关闭

技术维护:yoyo.pqx@gmail.com   Tel:027-88663912
湖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版权所有 2005